美高梅娱乐场
通识系列课程
《西方哲学的世界》课程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西方哲学的世界
2.英文名称:The World of Western Philosophy
3.教师姓名:石碧球
4.教师职称:副教授
5.主讲教师教学特色与科研情况:
石碧球副教授,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哲学专业。长期讲授《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等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对话”和“讨论”,既注重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也注重引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同时也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对话,既使学生提升自己达到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在认知人和世界的能力方面有持续的提升。
(二)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校通识核心教育模块中新开辟的“哲学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模块”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 课程打破传统严格按照线性叙事对哲学家的思想进行讲解的哲学史教学方式,而是以研究某些特定的哲学问题为主轴,带领学生倘佯于过去和现在的经典哲学家关于这些问题的文本和观点之中,并围绕这些不同的问题来组织思想实验,力图通过“思想实验+经典文本+课内讨论+课外研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西方哲学史中哲学家对世界、心灵、知识、道德、自由、死亡等核心问题的思路历程,把握相关问题的内在理论脉络和逻辑理路,体认这些问题与生活、生命的深层关联。
学分:3学分
授课教师:石碧球 副教授 (13689287893; [email protected])
授课地点与时间:
答疑时间:
线下:周一下午3:00-5:00 长安文澜楼C段3204室 (电话预约)
线上:任意时段
(三)授课计划
第一讲 导论
本讲主要涉及对哲学的核心问题及其探讨方式的梳理。主要内容有:
一、什么是哲学
二、基本的哲学问题
三、哲学何为
四、如何做哲学
第二讲 世界
本讲的问题主要涉及我们周遭世界的本质,追问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世界?包括:外部世界存在与不存在的各种论证、现象与实在的区分、一多关系、外物的持存困难等。
主要内容有:
一、实在的世界
二、神话构筑的世界
三、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世界图景
四、古代形而上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五、现代形而上学:笛卡尔及其后
第三讲 心灵与身体
本讲主要涉及心灵哲学的心身关系问题,追问:心灵的本质?我们关于心灵的知识?包括:意识问题、整体论与意识、心-身问题等。
主要内容有:
一、何谓意识?
二、心身二元论
三、心身一元论
四、心-身问题中的政治
第四讲 自我
本讲主要关涉个人的本质、自我同一性等问题,追问何之为自我?包括:对自我的形而上学分析,意识与自我,个体与共同体等。
一、意识与自我:从笛卡尔到康德
二、存在主义的自我解读
三、“个人”的本质概念
四、个体与共同体
第五讲 知识
本讲主要是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哲学考察,追问:我们说“知识”时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如何知道的?包括:探讨我们认识的来源、边界,意见跟知识有何不同等。
主要内容有:
一、你知道什么?
二、知识作为得到辩护的真信念(柏拉图)
三、证成要求确定性(笛卡尔)
四、证成可以不那么确定(洛克)
五、怀疑论(休谟)
六、知识论的当代谜团
第六讲 道德
本讲的问题主要涉及道德上的对错与善恶,追问:何以是善好的生活?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方式?如何判断一个行为的善恶与对错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其他人?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好的生活?
二、道德与理性
三、道德与情感
四、道德与德性
五、伦理学与性别
第七讲 自由
本讲的问题主要涉及自由,追问:自由与责任的关系。自由是人类得以负责、能够追责的前提。但自由跟科学存在着着冲突,在宏观领域自然科学倾向于决定论,在微观领域自然科学倾向于随机性,这两者都严重威胁到自由。在此背景下,如何为自由做辩护就显得特别重要。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自由?
二、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三、实践中的自由
四、存在主义的自由
第八讲 正义
本讲主要涉及到政治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正义问题。追问:何之为正义?何种正义?谁之正义?
主要内容有:
一、正义问题
二、古今之争中的正义诸理论(亚里士多德、康德、功利主义)
三、正义还是关怀:女性主义视角
四、为正义而战
第九讲 上帝
本讲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上帝存在的意义与证明,追问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上帝存在的证明,恶的来源问题。
主要内容有:
一、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堪
二、上帝存在的证明(本体论论证、目的论论证、宇宙论论证、奇迹、宗教体验)
三、超越理性:信仰与非理性
第十讲 死亡
本讲的问题主要涉及人的死亡,追问终有一死者的存在意义?包括:探讨人的终极有限性和人存在的意义。人固有一死,死亡具有摧毁一切(意义)的力量。信仰是对抗这一威胁的常见方式。信仰自动带来意义吗?我们真的会死吗?如何摆脱虚无主义的纠缠?
一、生命与死亡
二、死亡与荒诞
三、生命与救赎
(四)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每个主题3学时。基本的思路是:引入问题,哲学史上对该问题的诸种论证,该论证的困难,引入新的问题。目的:一是要引发学生思维的疑惑,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二是带领学生把以往哲学家及其学说作为启发,尽可能去挖掘这些主题的全部意义和结构关系,并尽可能用有说服力、清晰地表述出来。
课外研讨:
每个教学班分为2-3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15人。课程助教挑选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疑难问题,组织研讨小组进行课外研讨。不少于2次。
(五)课程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到课率,课堂讨论,至少2次课外研讨,40%)
半命题小论文(1篇,30%)根据相关主题,撰写学术论文。可以是在课外研讨报告的基础上成文。(不少于3000字)
学期设计(1篇,跟课程主题相关的诗歌、音乐、小戏剧、绘画、访谈等, 30%)
(六)推荐参考书目
1.唐纳德·帕尔玛:《西方哲学导论——中心保持不变吗?》,杨洋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C·罗伯特·所罗门:《哲学导论:综合原典阅读教程》,陈高华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3.C·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张卜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露西·艾尔:《莉娜的邀请》,苏德超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6.小西奥多·希克、刘易斯·沃恩:《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柴伟佳等译,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