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与德国古典哲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 在知识上,使学生以《纯粹理性批判》为切入口和指针,对德国古典哲学有基本而全面的了解。
2. 在思维与技能上,培养学生通过抽象的哲学知识反思现时代基本特征的能力。
3. 在情感与价值导向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与思想导向,培养科学、深刻而全面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引
主要内容:以知识与生命的关系问题为核心,交待课程缘起、框架与宗旨。
※重难点:打破常识主客观二分思维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第二章 古代秩序观(一)
主要内容:以毕达哥拉斯、芝诺为例,讲解西方秩序观与存在论
※重难点:克服学生对古代哲学的隔膜感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三章 古代秩序观(二)
主要内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例,具体阐释古代盛期的理念与形式观
※重难点:化繁为简,将浩繁原著梳理为清晰线索,并融入实际生活的理解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第四章 中世纪心灵哲学
主要内容:以奥古斯丁、库萨为例,展示中世纪主体性心灵结构与世界学说
※重难点:克服学生对中世纪的偏见与畏难情绪,深入浅出讲解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第五章 现代理性世界观
主要内容:以笛卡尔、维柯、莱布尼茨为例,讲解理性化世界观大要
※重难点:克服教科书式虚假“熟悉感”,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近代思想世界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第六章 《纯粹理性批判》与现代世界观反思
主要内容:以现象学说、时空学说与范畴学说为主轴,展示康德对现代世界观的深度反思
※重难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康德思想精髓与实际生活情境融合起来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七章 德国古典哲学及其时代意义
主要内容:以黑格尔的现代性批判为例,呈现德国古典哲学为现代思想与文化提供的出路
※重难点:结合现代科学背景,讲解黑格尔对本质主义规律观的批判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第八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现代余波
主要内容:以马克思、海德格尔、法兰克福学派为例,简要介绍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思想与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由情理入义理,以现代生活的一些课题为切口引导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第九章 总结、答疑、讨论
主要内容:对课程进行回顾,并答疑解惑
※重难点:锻炼学生思辨与反思的能力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含答疑与讨论2学时)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1. 化繁为简,力求通俗,不拘泥于抽象理论与原著脉络,简明扼要提出哲学理论后,将重点放在通俗化讲解上,结合生活实际多举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2. 扩大知识面,不局限于哲学理论,将各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各学科)的问题纳入进来,鼓励学生多作跨学科问题思考;
3.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化被动为主动,不作填鸭式讲解,每次课上适当留几个“课后思考题”,将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后。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课堂讨论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五、教材、参考书目及其他学习资源
1. 选用教材:无
2. 主要参考书目
(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3. 其它学习资源:无
六、课程学习建议
1. 适当阅读课堂上所要求的原著或二手材料;
2. 将课堂知识与学生本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