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本课程授课内容以哲学通识教育为主,同时力图打破学科壁垒,体现科技与人文会通,传统和现代融合。本课程集合校内外优秀师资于一课之中,旨在引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领略思想与现实的交汇点,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本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希望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课,积极参与线上(Bb平台)和线下(研讨课)讨论,从中获得启发,感受思考的乐趣。
上课地点:长安文汇楼A区一层报告厅
上课时间:第9-10节(19:20-21:10)
课程负责人:王辉、刘佳宝
助教:郭佳昂
课程安排:本课程共16次讲授课,3次讨论课(其中1次讨论课时间待定)。具体安排也可能会依实际情况临时调整。
第一模块 人之所在
1, 冷媒介与艺术
主讲教师:尤西林
8月31日
2,作为实践哲学的工程哲学
主讲教师:王宏波
9月14日
3,优良心理与健康人生
主讲教师:游旭群
9月7日
4,心灵与言说——对身心二元论的反思
主讲教师:任维
9月21日
5,心智的计算理论
主讲教师:张志伟
9月28日
6,科学的本体论前提和生存论基础
主讲教师:宋宽锋
10月5日
7,讨论课(1)
辅导教师:王辉、刘佳宝、郭佳昂(助教)
10月12日
第二模块:人之所为
8,经济社会的消费符码及其自由幻象
主讲教师:寇东亮
10月19日
9,批判视角下的女性主义哲学
主讲教师:石碧球
10月26日
10,环境正义的分配范式及其超越
主讲教师:王云霞
11月2日
11,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生命政治与生命伦理
主讲教师:刘佳宝
11月9日
12,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
主讲教师:李敬峰
11月16日
13,讨论课(2)
辅导教师:王辉、刘佳宝、郭佳昂(助教)
11月23日
第三模块 人之所是
14,超出动物的人
主讲教师:魏朝明
11月30日
15,数字时代与新新人类
主讲教师:王辉
12月7日
16,现代艺术与现代人
主讲教师:戴晖
12月14日
17,虚无主义与现代精神状况
主讲教师:赵卫国
12月21日
18,全球化与自我认同
主讲教师:袁祖社
12月28日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按时到课,且在Bb平台上发帖讨论,每位同学至少发帖1次,回复5次。此项将按到课率及留言频次、质量综合评分,占20%。
(2)讨论课:本课程共设3次主题讨论,分别对应3个模块,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做2次小型报告(每次约10分钟),按照报告题目相近度结成小组宣读报告,并参与组内评议以及自由讨论。报告题目将按照自己的兴趣并结合课程内容选定,发言同学在讨论课前须拟好发言稿(不少于1000字),提前接受老师指导、反馈或者同学互评。此项将按照发言讨论情况以及发言稿综合评分,占40%。
(3)期末论文:不少于3000字,可在讨论课发言稿基础上扩展完成,占40%。字数超过5000字将有机会参与本课程的优秀论文评选,获得奖励,并有机会在美高梅
杂志上刊发。
课程安排:本课程共16次讲授课,3次讨论课(其中1次讨论课时间待定)。具体安排也可能会依实际情况临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