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星空大讲堂第二期|王锷
周礼与现代社会
10月21日晚7时,“星空思想大讲堂”第二期讲座在文澜楼C段二层会议室如期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锷先生应邀以“周礼与现代社会”为题做学术讲座。讲座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李敬峰副教授主持,尹兆坤副教授、何大海老师参加。
本讲座主要讲述三个问题:一是何为礼和周礼?二是《三礼》与周礼,三是周礼的现代价值,以揭示周礼与周代社会的关系,阐述周礼思想的现实意义。
首先,王教授从孔子教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故事入手,引入了礼和周礼的问题。他认为礼是俗的规范化,是现实生活的粉饰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是治国理政的典章制度。王教授将“礼”作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礼,是指风俗信仰、礼仪制度、法律法规、家规乡约等;狭义的礼,是指人际交往的准则。包括礼法、礼容、礼器,礼仪等要素。《周礼·春官·大宗伯》中将周礼概括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其次,王教授讲解了《三礼》与周礼的关系。他认为礼非常重要,因为它关乎民风民俗,国家盛衰。通过《坊记》的记载即可见一斑:“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三礼》是对周礼的总结、规定与呈现。在讲解的过程中,王教授重点向大家介绍了周代的饮食礼、冠昏礼和丧葬礼,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广泛兴趣。
最后,王教授对周礼的现代价值做了阐发。王教授援引《礼器》“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来说明时代不同,礼制有异,制定礼仪规范,需要考虑时代环境、伦理人情、对象身份等,要与时俱进。周礼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修身养性,二是诚实守信,三是尊敬他人,四是以礼治国。《礼记·曲礼》说:“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周礼倡导君子为政,以礼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王教授的讲座内容,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提问环节,王教授一一解答了大家关于郑玄注经、何为“衽”、周礼的来源等问题。当晚9时,讲座在大家感谢王教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会后,王老师与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的诸位老师合影留念,为这一场内容丰盛的学术报告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撰稿人: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