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晚,美高梅娱乐场
思想星空大讲堂第十九期“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阐释”在长安校区文澜楼C段二层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报告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宗桂主讲,来自全校多个学院近百名师生共同参与。报告由我校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学智担任主持人。


李宗桂教授首先梳理了学术界多位名家关于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若干不同看法,其中包括:张岱年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楼宇烈“以人为本”,庞朴的“人文主义”,陈来的“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郭齐勇的“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整体把握、辩证思维,经世务实、戒奢以俭”,司马云杰的“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李宗桂的“自强不息、正道直行、贵和持中、民为邦本、平均平等、求是务实、豁达乐观、以道制欲”。在此基础上,李老师表示以上学者的这些观点都是可以继续进行讨论、探讨的,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和学术研究时也要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
其次,李老师从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了论述。李老师指出,关于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讲法,说明了什么是中国文化精神——是内容列举式的论述,不是定义式的解释。张岱年先生的观点给出了定义阐述,即中华文化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内在的精微的动力,推动我们民族发展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是积极的、进步的。李老师则强调中华文化精神是有两重性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亦有消极的一面,而且,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两个层面的概念,积极健康的文化精神经过转化上升凝聚为中华民族精神,消极落后的一面则被抛弃。

接着,李老师阐述了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的关系。他指出,对于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的界定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中国人文精神是传统的、古典的,相对缺乏科学的、民主的,而中国文化精神则为我们民族增添了光辉,比如我们重视道德理性、重视道德情操以及个人修养,包括整体利益等等。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要重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强调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是人之所以为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回答,是对人这个族类的精神追求探讨的提升,是对民族文化兴衰存亡的终极关怀和自觉奉献。
最后,李老师对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精神的思想实质及其提炼、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一,评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标准是: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社会发展、经受实践检验、有助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树立精神支撑、助力民族复兴、有益世界文明;第二,中华文化精神的思想实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作为、中国气派的基本标识;第三,要秉持哲学的、文化学的,简明扼要,易于接受、便于传播,大众化、与主流价值观融合等提炼原则和方法;第四,更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批判继承历史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且建构现代新型文化。

讲座结束后,刘学智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高度的点评,且提出了他的两个思考:如何看待道家文化精神在中华文化精神中的地位?自强的价值取向又是什么?参与本次讲座的师生也围绕本次讲座提出了中华文化精神如何在当代建构、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建设等问题,李宗桂老师对以上问题一一做了回应。本次报告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