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晚,哲学家论教育系列沙龙
——西方哲人篇第四期“卢梭论道德教育”在文澜楼C段一层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美高梅娱乐场-美高梅平台
通识中心主任尹兆坤主讲,美高梅娱乐场
驻院教授金延、美高梅娱乐场
专业导师宋宽锋、赵卫国、王云霞、王荔、刘佳宝以及来自学校各学院
30
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参加。本次沙龙由美高梅娱乐场
专业导师王辉主持。
沙龙伊始,尹兆坤老师阐明了卢梭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为当下的人心秩序与政治秩序寻找根基。首先,尹老师强调卢梭笔下教育的位置实际上是在于一种风俗的建立,而并非家庭教育和政治教育;而建立现代道德秩序的要领须当诉诸于现代人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卢梭认为维持个人内心的自然与和谐是良好社会状态建立的基础和要求,要避免霍布斯“人人反对人人”的方法论。
其次,尹老师指出,在卢梭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两种模式:《社会契约论》中的公民教育和《爱弥儿》中的人之教育。探索教育的方法是否可行,在于其与人内心相契合的程度,要使一种教育本身可接受和能执行,只需它符合于事物的自然;这两种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差别,前者是关于理性的设计,后者是对内在自我的关照与保护。尹老师通过对《爱弥儿》文本的深入解构与生动事例的讲述,更深层次的分析了这两种教育的不同:爱弥儿不是一种家庭教育,而是一种将现代人置身于孤儿境地中所成长起来的现代的“人之教育”。
在谈论卢梭整体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尹老师对其内部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婴儿阶段的感觉教育、幼儿阶段的想象教育、少年阶段的理智教育和成年阶段的道德教育。感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一个无知且自足快乐的人;想象教育帮助孩子看到事物中的必然性,外在的一切并不会屈从于自己的任性;理智教育驱使个体认识能力依自然法则而发展,使得正确而清楚的观念在其头脑中呈现;道德教育奠定了一种仅出于自然必然性的端正品性,它是一种卢梭意义上野蛮状态的保持,而非知识上的积累和理性的意识。

最后,尹老师以爱弥儿和苏菲的结局为我们表明:卢梭的教育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这是进入一个现实政体的前提和基础,爱弥儿和苏菲的婚姻必然要结在一个土地上,而不是结在一个天空中,所以他们必然要选择一个社会共同体去生活;卢梭的爱弥儿本质上是一种现代人教育学、伦理学和宗教观在其自身的体现,最终现代人的归宿、最终一个自然人与国家的关系,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卢梭的世界中或许是达到理想现代人与理想现代国家的一致,而事实上塑造出的这样一个现代人不能融入任何现代国家之中,这种冲突让我们不得不去探寻教育和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尹兆坤教授的精彩报告后,师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交流讨论。金延老师认为卢梭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强调实质性或效果性的教育,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教育,但这背后同时蕴涵着对人理念性品质的追求;同时强调对现代教育推进的可能性必得建立在对现代性自觉反思的基础之上,但对卢梭是“现代启蒙”的推进者这个观点保持怀疑。宋宽锋老师以爱弥儿本身的人性为出发点进行分析,认为教育理念的建构和发展离不开对人性的探索与解读;我们通常理解的人性有两种,一种是休谟意义上的人与生俱来所拥有的情感、理性等特点,另一种则是亚里士多德所讲的人的本质中的自然、功能和形式。赵卫国老师以“同情”的观点理解卢梭教育的深层含义,一般意义上的同情是强调平等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将心比心,卢梭亦是如此,那么他的这种同情是否源自于基督教。对此,尹兆坤老师回应道:道德的基础是一种同情和某种意义上的感受、是灵魂的某种功能,是个体内在本心的自然运转,这是卢梭道德教育的基础,亦是其与基督教的区别。在师生们观点的激烈交锋与碰撞中,本期沙龙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