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梅娱乐场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美高梅娱乐场 >> 新闻资讯 >> 正文

“哲学家谈教育系列沙龙——西方哲人篇”第二期|宋宽锋:亚里士多德谈公民教育

发布日期:2021-09-26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19月24日晚,哲学家论教育系列沙龙——西方哲人篇第二期“亚里士多德论公民教育”在文澜楼C段一层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由美高梅娱乐场-美高梅平台 专业导师宋宽锋教授主讲,美高梅娱乐场 驻院教授金延、美高梅娱乐场 专业导师赵卫国、王荔、尹兆坤、王辉、刘佳宝及来自学校各学院50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参加。沙龙由美高梅 专业导师石碧球主持。

 

沙龙伊始,在探索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之前,宋宽锋教授强调了自己对于教育的一个看法:对哲学家思想的研究属于对哲学史的研究,我们通常在听课的过程中只掌握了老师研究哲学史的成果而非方法,掌握哲学史研究的方法比掌握研究结果更加重要,两者互为因果且相互促进,宋老师鼓励大家多关注哲学史研究的方法

 

之后,宋宽锋教授阐明了亚里士多德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属于城邦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从学科的角度来讲,公民教育属于政治学。首先,宋老师从讨论教育的外延和目的进行切入,一方面,学校教育充斥着现代意义上的教育,那么家庭教育、公共培训等活动是否还属于教育;另一方面,现代教育趋向于职业化的训练,那么与职业教育不对口的其它专业教育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教育的外延和目的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其次,宋宽锋教授指出,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当中,公民教育是由城邦负责实施的,城邦之内不仅强调终身学习的横向发展,更强调全方位教育的纵向发展;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出于自然的是一种政治动物或城邦动物,其扮演的最主要的社会角色就是公民,人只有扮演好这个角色,从事各种活动,积极融入城邦的政治生活,才能使人内在的自然本体得到一种充分的实现和展示。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人只有在城邦中才能使自身变得完满和繁荣,脱离城邦的只能是神和野兽;而公民自身的美德与素养状况决定了一个城邦的精神风貌和正常运转,公民与城邦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不可分割。

 

在谈论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宋宽锋教授强调一个城邦的“形式”比其“质料”更为重要,而城邦的形式则是“政体”,城邦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也是“政体”。这时公民与城邦的政体就成为一种相互关系:政体规范了公民的政治活动,公民接受城邦教育使得公民具有相应的品格,反过来又影响着城邦政体的运转。这里体现了公民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目的:使公民具有与城邦政体相应的品格。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理想政体”和“混合政体”。在理想的政体中,城邦的教育可以和出于自然的人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此刻的公民就成为了最完满的公民;但这种理性政体不容易实现,而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则是混合政体,即以“中产阶层”占优势地位的城邦政体。在此基础上,宋老师认为蜕变政体之下的城邦中的公民教育面临一种道德上的悖论:公民教育所呈现的样态根本上在于公民教育和政体精神之间的一致性,而蜕变政体本身是不完满的,在此政体下的公民教育则会面临道德上的困境。

 

最后,宋宽锋教授以“纳粹军人和小女孩”的生动事例为我们表明:在古希腊社会甚至是现代社会中,当一个人作为公民时,相应的政体为他提出的要求和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具有的美德之间并不总是完全对等的,这也为“蜕变政体”之下的公民提供了打破其自身道德困境的可能性。

在宋宽锋教授的精彩报告后,师生进行了激烈的交流讨论。金延老师提出了启发性的思考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政治学原理”应该称之为“公共生活原理”,“公民”一词和“政治”是相关联的,是我们在工业革命以后政治观念的影响,对国家所有成员进行公民教育之后,公民就应称之为“居民”,淡化团体的划分和某些不必要的想法。尹兆坤老师指出必须处理好哲学与教育的关系,不断返回到教育的目标、本质和方法上,这是教育学甚至是教育哲学成立的一个前提;同时教育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对人性的思考和人的最高目的的看法。对此,宋宽锋老师回应道:教育学和哲学对待教育具有不同的研究模式,我们对教育进行哲学思考所呈现出的样态是一个复数,哲学理解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哲学的复杂性。在师生们观点的激烈交锋与碰撞中,本期沙龙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