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梅娱乐场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美高梅娱乐场 >> 新闻资讯 >> 正文

【讲座回顾】“美德与幸福——古希腊罗马哲学之旅”系列讲座第三讲|林志猛:柏拉图论节制与辩证术

发布日期:2022-04-27    作者:     来源:     点击:


4月21日晚上7点,美德与幸福——古希腊罗马哲学之旅 系列讲座第三讲“柏拉图论节制与辩证术”云端开讲。本期讲座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林志猛主讲,由美高梅平台 哲学学院副教授王辉老师主持,另有来自校内外多个学院的几百名师生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林志猛老师首先介绍了柏拉图在不同作品中对节制有各种层面的理解。柏拉图在其他对话提到节制多数和身体方面有关联,涉及欲望的控制,《会饮》里节制是“对快乐和欲望的控制”,《斐多》里多数人的节制是指对欲望之事不会感情用事,在《普罗塔戈拉》对话里,节制被看作是首要的政治德性,在《理想国》里,节制涉及方面很丰富,提到了城邦的节制与个人的节制。所谓城邦的节制指的是:政治不是随意的统治,有德政的取向,要知道必须由谁来统治,谁该接受统治,也就是城邦中比较优秀的一方来统治比较低劣的一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要各司其职,处于符合自己本性的合适的位置,这就是节制,至于个人的节制则指个人灵魂的三部分应该处于统一有序的状态,由理性来支配,不应违背理性。

在《卡尔米德》对话中,柏拉图对这些节制的这些观念重新进行修正,从而使它建立在一个更牢靠的哲学的基础上。他审视了两种灵魂疾病:卡尔米德是道德轻率和思想软弱的疾病,他太服从于传统的理解,他所提出的对节制的看法,没有过多的哲学性探究,没有质疑传统观念背后的理据是否可靠克里提阿过于专断代表相反的道德自私和自以为是的疾病,他的智术限于个人利益,无法认识自己智慧的限度,并有傲慢的优越感。

首先是卡尔米德,卡尔米德认为节制涉及个人身体性行为,是一种沉静,指有条理地和沉静地做一切事,这里是节制的第一个层面。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反驳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既然是节制作为一种德行,必须是高贵的,好的,但是灵魂的行为上,如果可以更快,更敏捷,从而也可以更高贵,更节制。苏格拉底提出各种技艺方面的例子,如:读,弹琴,拳击,跑,跳等,快速完成的人就意味着已经掌握了这项技艺,这些完成快比慢更好这些例子都暗示着节制和勇敢德性相关,真正的勇敢不仅包含征服痛苦和恐惧,又包含征服快乐和欲望,所以勇敢应该和节制结合。在理解柏拉图的德性问题时,要注意德性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问题,德性有不同名称,是不是类似于人脸上有各种不同的器官,不同器官有不同功能,还是像一块黄金,就算切开各个部分本质上是一样的?总之,通过否认节制是沉静,苏格拉底暗示卡尔米德从更大的层面看节制,审视流俗的节制观。

 

在苏格拉底反驳下,卡尔米德提出关于节制的第二个定义: 节制涉及到个人情感,指的是让人感到惭愧和害羞,是敬畏所是的东西。针对这个观点,苏格拉底引入了“善”的概念,他认为,节制的人是好男儿,造就好人的东西是好的,所以节制不仅高贵,还好,但是敬畏和羞耻背后隐含一种忧虑和担心,会让人犹豫是否要可以坚持自己的正当要求,就敬畏使人无法出于恰切地关注自身而行动来说,节制并非是善。顺着这个思路,卡尔米德引入关于节制的第三个定义,涉及节制的社会功能:节制是做自己的事。苏格拉底认为,如果节制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反过来不节制就是做他人的事,好比老师。他既读自己的名字,同时他也教别人去读和写这种行为就涉及到跟他人的相互作用从这个角度讲的话,这种对节制的理解不恰当,就像老师,人不只是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法律规定城邦里每个人都只做自己的事情,这样的法律无法治理好城邦。可以看出,这里的节制一方面包含对个人的善的关注,涉及到对自身好的东西,但节制不仅涉及个人利益,还关乎社会纬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自我和社会需要有一定的融合,避免人变得自私自利。苏格拉底在谈节制的时候,和在《理想国》里谈正义是各司其职的时候有关联,节制和正义有一定内在的关联,城邦的节制是各阶层的和谐,个人的节制是灵魂各部分的和谐,表面上看,柏拉图是在探讨节制这一种单一的德性,但是节制这个德性本身同时又跟勇敢,跟正义等德性有一定的联系,接下来会看到节制跟知识,跟智慧有更深层的关系。

按照卡尔米德的观点,节制如果只是做自己的事情,最后的结果会变成纯粹为自己谋私利,顺着这个思路,苏格拉底进一步追问:节制是做好事情吗?苏格拉底引入各种技艺:医术,建筑学,做鞋等,并把它们视为劳作,但是克里提阿对于前面的对话很不满意,他推进了对于节制的理解,克里提阿认为卖鱼,做鞋等这些低贱行当并非是劳作,只有做出美的东西才算劳作。如果节制是做自己的事情,那行为结果应当是对自己有益的,从克里提阿这个思路看,节制并非在做有益的事,而是在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所以克里提阿把自家的和自己的东西称作好的,将善看做有利于自己的东西,他认为为自己制作好东西才算是“做”,克里提阿实将德性的主导原则从有益于社会却有损于自身的高贵观念转变成精明且狭隘的利己主义,他的节制观并非着眼于社会整体的善,而是关注个人的利益,这个立场蕴含他对政治的理解。

 

如果节制是做好的事情,那么节制涉及到对好的东西的认识就会是某种知识,克里提阿顺着引入一个熟悉的看法:节制是认识你自己,他拆分了自我认识与伦理德性,把源于神的真理归给优越的人,将传统对节制的宗教性理解,对人的告诫,即人与神无法平起平坐,转变成人与人之间平等性的关系,克里提阿的看法是没有德性的人对自我肯定的一种赞扬,而非神对人自我克制的道德告诫。苏格拉底说,节制如果是某种知识,就一定是关于某种东西的知识,节制是关于人自身的知识,其产物又是什么?苏格拉底列了一些技艺的例子:医术是关于健康的知识,健康是它的产物,计算术是关于奇偶数的知识,其对象奇偶不同于它自身,那节制的对象和它本身是不是不一样?节制是否是关于自身而非关于其他的东西?克里提阿提出节制不只关于自身,还是关于其他知识的知识,苏格拉底反驳,如果节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就不会是关于无知的知识,只有节制的人才能检省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才能认识自己,同样只有节制的人才可以考察别人。节制不是已经完成或固定的东西,而是一种讨论的活动,是一个人的知和无知。苏格拉底举出技艺的例子,其他技艺都有一个指向的对象,但节制没固定对象,反而指向自身,节制包含了对立的观点,是关于知识和无知的知识,这里节制涉及所有知识,看起来像是最全面的知识,节制者相当于无所不知,是最有智慧的人。

 

接下来,节制问题又涉及到其与认识论的关系。这路实质的知识结合知识与无知的知识,这种可能性不在于某个对象的技术性知识,柏拉图更强调的是不断地进行反思道德价值的自觉习惯,这一习惯可以确定实践者本身是否有好的理由去相信自己或他人言行正确。这类知识展现了苏格拉底那种复杂的,自我关联的知识模式,它让实践者一直静心探究,一旦有人发现自己可能不知道真正的善,这种唤醒的自我认识会激励他不断去探索去求知,并且保持思想和认知上的节制。节制带来的好处是,有节制的人更能学会一些东西,而且他学的也会更加清楚,他能更恰当地检审别人,因此节制的好处涉及苏格拉底辩证术的理想:理智或思想的节制与自我认识,自我检省,深层的辩证术的探究,也是对于限度的清醒认识,这使人终生严肃地检审各种信念,看到“更少即更多”,对于那些看起来巨大却具有欺骗性的东西,更少地去占取,也拥有更多的德性。苏格拉底的辩证术一再揭穿智术师的诡辩,有益于深入反思人们相信的东西

 

通过对节制的探讨,苏格拉底某种程度上提前质疑了历史上两大重要的哲学观:一是将哲学几乎等同于认识论,二是将关于自我,心灵或意识的知识作为基本的哲学议题。这种把哲学简化为一门仅仅思考知识,自我等的学科的做法,失去了深刻的个人关切。哲学与人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密切相关,不仅是一种理论性的,形而上的探讨。

随后,林志猛老师讨论了节制和爱欲的关系。节制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是哲学化的方式,节制绝不应该低于知识,或比知识不确定,节制从自然角度理解是基于我们爱欲的本性,是知识这类东西存在的根基。因为人的所知和不知就是源于人的困惑,人的爱欲恰恰展示的也是人的匮乏,人之所以有爱欲,就是因为它缺乏。所以自我认识不再是知识的知识本身,也不是明确等同于苏格拉底的特殊智慧,如果把自我认识简化成关于自我,灵魂或心智的精致结构,而柏拉图认为,如果没有这个结构,自我被理解成爱欲的,不完整的,它就需要知道所知和不知,努力走向整全,借由爱欲来谈灵魂,去除了给自我强加的结构,保留了灵魂的动态特性。

最后来到了节制和辩证法的关联。关于知识与无知本身的区分本身就包含了辩证的意味,德性多种名称和统一于知识也是一个辩证式的探究,这种探究最后是为了达到政治共同体的共善。从苏格拉底和克里提阿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克里提阿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把节制看做统治者的自我认识,和统治技术相关的节制不是一种德性,因为他不会真正质疑自己的观念,从而发现自身的无知,他不会自我反思和批评,反而会坚持教条主义式的自我主张,克里提阿混淆了认识和知识的区分,认为知者是在政治上具有权威的人,而非需要自我检审的人。而在苏格拉底看来,只有经过哲学严格的审视,才能知道传统的德性观念是否正确,就像医生和手艺人拥有专业性知识但是却不掌握关于善恶本身的知识,也不知道何时有益或无益,同理,做的节制的人未必认识到自己节制,一个人可能不一定知道他做的什么是“好”,对话最后引入了善恶问题。至于辩证法本身作为最高的学问,它要求对话者亮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公开的辩驳,可使其在自我表达中自我反思,以达到自我认识,从而引导对话者形成道德自主性与理智的节制,借助辩证术的学习过程,即理性的自我发展过程,是一个必须由个人选择回应的理性启发过程。所以苏格拉底会一步步解释到底什么是节制,但是没有明确的答案。

讲座即将结束,林志猛老师总结了三类节制,一个是身体性的欲望节制跟快乐相关,涉及过度娱乐化的第二个是政治的节制,如果政治没有有所节制的话就会导致不断的对外扩张,最后产生帝国,例如雅典帝国,斯巴达帝国等等第三个问题就是哲人本身思想节制的问题,这个会涉及哲人是否需要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不知道的全部说出导致对传统观念形成巨大的挑战

 

 

讲座结束后,王辉老师就讲座内容与林志猛老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参会的同学也对讲座的细节之处提出问题,林志猛老师对其做出了详尽的解答,给同学们带来了极大启发。讲座在一片掌声中完满结束。